【摘要】
【背景】
.抑制缺氧誘導因子脯胺酸羥化酶 (HIF-PH) 可刺激大鼠、狗、猴子和人類的紅血球生成。
【假設/目標】
.確定molidustat(一種新型 HIF-PH 抑制劑)是否會刺激健康貓的紅血球生成。
【動物】
.十七隻健康的成年實驗室貓。
【方法】
.評估對紅血球參數、網狀紅血球指數和血漿促紅血球生成素 (EPO) 濃度的影響。
【結論和臨床重要性】
.在所有評估日給予molidustat後,平均 EPO 濃度顯著增加。molidustat治療耐受性良好。
【1.介紹】
.每天給健康貓施用molidustat後,發現了顯著的紅血球生成作用,需要進行額外的研究來評估對貧血貓的影響。
【2.材料與方法】
【2.1學習規劃 】
.我們的研究是一項前瞻性、隨機、安慰劑對照、開放標籤的實驗室研究。
【2.2研究納入 】
.由於其探索性質以及對molidustat藥效作用的定量評估,該研究作為開放研究進行。
【2.3 治療階段和研究程序】
.治療後 4 小時內發生的任何嘔吐事件被視為與治療相關。
【2.4血液學參數 】
.為了評估血液學參數,在治療階段之前、期間和之後每週一次定期收集血液樣本,直到第98天,並使用自動化血液學系統進行分析。
【2.5 Molidustat 和 EPO 濃度 】
.在第0、7和23天透過靜脈穿刺收集血樣,並分析molidustat(給藥前、給藥後2和24小時)和EPO(給藥前、6和24小時。給藥後)的血漿濃度。
【2.6數據分析 】
.使用協方差的重複測量分析來分析治療階段的紅血球計數、血紅素和 HCT 結果。
【3.結果】
.在整個治療期間,所有組別的貓都發生了與治療相關的嘔吐。由於貓是集體飼養的,因此並非總是可以將活動分配給單獨的貓。第 1、2 和 3 組的嘔吐事件總數分別為 1、5 和 7 次。與每組的治療總數相比,這些結果對應於所有組別的嘔吐率<10%(安慰劑組為0.7%,5 mg/kg組為3.5%,10 mg/kg組為8.8%)。與安慰劑組(6 隻中的 1 隻)相比,molidustat治療組中出現至少 1 次嘔吐事件的貓咪數量較多(5/6 中的 4 隻)
【4.討論】
.我們研究molidustat刺激健康貓腎臟紅血球生成的能力的目標已經實現。與molidustat給藥後 6 小時內源性濃度 (100-250) 相比,每日一次給藥導致 EPO 濃度顯著脈動增加。 EPO 的增加導致 HCT 顯著增加,高於健康貓的生理參考範圍,證實了其藥效學功效,儘管在含氧量正常的條件下。在我們的研究中,HCT 被證實是監測 EPO 活性的適當替代方法。作為獸醫已經進行的血液學測試的一部分,血容比在臨床環境中很容易評估和監測。因此,HIF-PH 抑制劑(例如molidustat)可能非常適合透過模擬貓腎缺氧來誘導內源性 EPO 產生,這一假設概念得到了證實。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來證實其對患有 CKD 的貧血貓的作用。
來源 : https://doi.org/10.1111/jvim.1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