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台中途贈糧、流浪貓安置
  • 02-2243-0379
  • catcatpool@gmail.com

協會文章分享

23

09月

接觸犬貓為人類蛔蟲症之風險因子-系統性回顧與綜合分析

Dog and Cat Contact as Risk Factor for Human Toxocariasi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2022-09-23 管理員

【介紹】
蛔蟲症(Toxocariasis
  為一全球性人畜共通傳染性寄生蟲疾病。
  由犬蛔蟲(Toxocara canis)和貓蛔蟲(Toxocara cati)所致。
全球蛔蟲症的血清陽性率約為19%
蛔蟲症的主要傳播路徑為:
  意外食入土壤中的蟲卵
  糞口傳染
全球環境受蛔蟲卵污染的比率約為21%
寵物可能提高接觸到汙染土壤的機率,增加人類接觸到蛔蟲的風險。
雖然不常見,但傳染可能發生於和非帶原犬貓互動後食入蛔蟲卵的情況。
常見蛔蟲症的臨床表現
  呼吸道
  神經系統
  皮膚病
本研究目的
  評估年輕人(未滿18歲)與成年人和犬貓互動後的蛔蟲症風險因子關係性。

【結果】
共有41篇論文納入統計調查,有20515個個例。
  抗蛔蟲抗體的存在率為24.1%
27篇研究(65.9%)包含幼童與未滿18歲的病患。
  12篇(29.3%)包含成年人。
  2篇(4.9%)包含成年人與孩童。
整體的發生率
  未滿18歲:3665件個案(27.2%
  成年:1283件個案(18.3%
檢驗方式:
  間接ELISA檢測抗蛔蟲抗體:24篇研究(58.5%
  西方點墨法:4篇研究(9.8%
  以上兩種檢測方式皆使用:5篇研究(12.2%
  ELISA快篩試劑:8篇研究(19.5%
結果顯示未滿18歲的參加者中,和犬貓接觸與血清學陽性結果有相關風險性。
在成年組別中,犬貓間無顯著差異。
緯度愈高的地區,血清學陽性率愈低。

【討論】
接觸貓狗與18歲以下孩童抗蛔蟲抗體的血清陽性率有顯著相關性,但與成年人無相關性。
  接觸犬貓為一年輕個體感染蛔蟲的相關風險因子。
過往研究顯示較多抗蛔蟲抗體血清陽性率的年輕族群為2-8歲的孩童。有以下行為史的:
  咬指甲癖
  食土癖
  與動物接觸
抗蛔蟲抗體於兒科中出現的頻率約為30%。
  與本研究中在未滿18歲個體中統計為31.8%發生率相似。
孩童較易暴露於蛔蟲接觸環境中,主要是因為多具有將髒手放住嘴巴、吃土、咬指甲等習慣。
此外,孩童也較易直接接觸到砂石。
  公園與玩砂場等地可能會有犬貓排泄出的含有蛔蟲卵的排泄物等的汙染。
  全球約有1/5的公共區域已受蛔蟲卵的汙染。
蛔蟲卵也可能透過沾黏在飼主鞋子與動物肉墊上形成傳染鏈。
藏匿在犬貓毛髮中的蛔蟲卵可能為一汙染途徑。
和犬貓接觸的孩童具有較高傾向感染蛔蟲。
  因其有較高的風險會意外地食入蛔蟲卵。
每日接觸犬隻與食土癖為主要兩個顯著風險,造成Albendazole作為2-16歲孩童的蛔蟲症治療失敗主因。
本研究發現成人接觸犬貓與抗蛔蟲抗體的存在之間並無相關性。
於大人,多因食用生水、未清洗的生菜、生肉等而感染到蛔蟲症。
高氣溫與低雨量地區具有較低程度的環境汙染及血清陽性率。
於南亞中,僅有一篇相關研究。
  血清陽性率於5-15歲孩童中為58.2%。
  飲食前未洗手為一顯著風險因子。
緯度較高地區可能因有著較寒冷的氣候,對於蛔蟲生活史較不利。
本研究的限制:
  調查數據的不完整
  缺乏個體性別的資訊
  無法研究接觸貓狗與個體性別間的相關性
總結而言,本研究顯示18歲以下個體在與貓狗接觸和血清學上有接觸過蛔蟲的證據之間有統計學上的顯著相關性。
有效預防的手段包含:
  針對犬貓進行預防性抗蠕蟲治療。
  適當地移除清理公園與其他公共區域的寵物糞便。
  控制流浪貓狗數量。
  對大眾進行預防性蛔蟲相關衛生教育,特別是年輕族群。



【參考文獻】
Merigueti, Y., Giuffrida, R., da Silva, R. C., Kmetiuk, L. B., Santos, A., Biondo, A. W., & Santarém, V. A. (2022). Dog and Cat Contact as Risk Factor for Human Toxocarias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10, 854468. https://doi.org/10.3389/fpubh.2022.854468

 

 

來源:https://doi.org/10.3389/fpubh.2022.854468

想要與我們一同為台灣流浪貓努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