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貓的心臟腫瘤相對稀有。其中有過半數為淋巴瘤。
●貓心臟淋巴瘤多在死後才被診斷出。
當貓活著的時候不容易診斷。
●本論文為第一個報導在活體貓咪身上透過心臟細針採樣來診斷心臟淋巴瘤的病例。
【病例介紹】
●一隻3歲公短毛家貓出現精神與食慾的下降。
●理學檢查結果:
體溫38度。
聽診正常。
黏膜顏色正常。
輕微升高的血壓:收縮壓165mmHg。
右側Horner’s syndrome。
●血液生化結果:
血漿總蛋白升高。
心肌旋轉蛋白I (cTnI)異常:1.18ng/mL。參考值為0-0.17ng/mL。
●心電圖
顯著的竇性心搏過速。
●胸腔X光影像
無顯著異常。
●心臟超音波
前乳頭肌不規則肥大且回音性增加。
●初步臨床診斷結果為肥大型心肌病,同時有心肌炎。
●於第12日回診時,主訴為暈厥。
同時表現張口喘氣,但無發紺的症狀。
●血液檢查結果顯露偏高的cTnI:3.25ng/mL
嗜酸性球偏多。
●貓免疫缺陷病毒與貓白血病病毒快篩呈陽性。
●胸腔X光影像:
心肥大
輕微胸水
●心臟超音波:
心包膜積液
乳突肌與左心室後壁的肥大
右心房塌陷
●被診斷為心包填塞(Cardiac tamponade)
移除10mL心包膜積液
●心包膜積液中的總蛋白為5.2g/dL。
有核細胞數為8300/mL:嗜中性球、巨噬細胞、大中小淋巴球
暗示為一慢性活化性炎症反應。
●與飼主討論後決定進行包膜切除術。
心包膜輕微增厚且富含血管。
在移除心包膜後,發現左心室壁的心肌潮紅且粗糙。
使用25G針頭穿刺心肌壁6-7次:未用針筒抽取。
●採樣過程中僅有少量流血,且未觀察到心律不整的情況發生。
術後無異常表現。
●心臟細針採樣的細胞學結果顯示:
許多大且非典型淋巴球。
確診為心臟淋巴瘤。
●確診後給予L-asparaginase皮下注射(400 IU/kg),並開始進行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計畫:
靜脈注射Vincristine(0.5mg/m2):第8、22、36日
靜脈注射Cyclophosphamide(10mg/kg):第15日
靜脈注射Methotrexate(0.8mg/kg):第29日
皮下注射L-Asparaginase(400 IU/kg):第43日
靜脈注射Doxorubicin(1mg/kg):第50日
皮下注射Cytarabine(100mg/m2):第57、58日
●心包囊病理診斷結果:
CD3陽性/CD20陰性淋巴球,為大型T細胞淋巴瘤。
●於診斷後第15日,cTnI指數恢復到正常。
●於診斷後第43日,於心臟以外的部位發生復發。
●於診斷第60日,貓死於神經系統症狀。
飼主未要求屍體解剖。
●於貓咪死亡前,觀察到cTnI輕微上升與乳突肌肥大,但未出現左心房擴張或心衰竭。
●採樣部位顯示顯著地較少心肌畸形變化,並缺乏與其他左心室心肌間的協調。
【討論與結論】
●貓的心臟腫瘤相對稀有。其中有過半數為淋巴瘤。
●貓心臟淋巴瘤多在死後才被診斷出。
當貓活著的時候不容易診斷。
●過往,大多數的臨床診斷是仰賴心包囊液的分析或轉移的淋巴癌跡象來推斷的。
●心肌旋轉蛋白的測量與2D-STE分析為有效的診斷工具。
●過往僅有針對犬隻心臟細針採樣的安全性評估,於貓則未有數據分析。
●因本病例出現異常高的旋轉蛋白(和典型的肥厚型心肌病特徵有出入),所以選擇採用積極的檢測方式──心臟細針採樣。
●在可見視野下穿刺採樣較安全。
可避免傷害主要冠狀動脈。
●除了肥厚型心肌病外,腫瘤性疾病(例如:淋巴瘤)、心肌炎、弓漿蟲感染 也須列為貓心肌肥厚時的鑑別診斷。
●cTnI為一心肌受損的指標。
於本病例中,cTnI在化療開始後下降,並在兩周後回到正常範圍;於確診後第50日再次上升。
●旋轉蛋白指數可做為心肌因腫瘤細胞浸潤導致受損的指標。
●在懷疑為心臟腫瘤且發生心包填塞的貓身上,心臟細針採樣與開胸取出心包囊可作為有效能早期診斷與治療介入的工具。
cTnI測量與使用2D-STE偵測心肌損傷也是有幫助的診斷工具。
【參考文獻】
Tanaka, S., Suzuki, R., Hirata, M., Kagawa, Y., & Koyama, H. (2022). Unusual diagnosis of feline cardiac lymphoma using cardiac needle biopsy. BMC veterinary research, 18(1), 251. https://doi.org/10.1186/s12917-022-03357-7
來源:https://doi.org/10.1186/s12917-022-033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