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控制市區野貓數量的方式通常為:
成年貓絕育
教育公眾避免寵物遺棄
●街貓帶來的正向影響:
控制鼠類與害蟲數量
增進市民的福祉
●街貓帶來的負向影響:
疾病傳播
捕獵自然界中其他種類的野生獵物:天生的捕獵行為幾乎無法藉由增加食物的供應來預防。
●許多方式能評估野貓的狩獵習性對野生獵物的影響。
大多數的方法無法估計獵物受到的因恐懼所致之間接影響。
間接影響比被獵殺的獵物數量來的強。
●驚飛距離(flight initiation distance, FID)
當人類接近的時候,動物動身逃離的距離。
可用以評估獵物的恐懼程度。
恐懼與其他環境因子會導致FID增加。
高度人類活動與低食物可利用性會導致FID下降。
●FID由兩個方面組成:
水平距離
高度
【研究材料與方法】
●野地考察進行於西班牙馬德里。
●於2021/04至2021/06進行FID測量。
●隨機走訪於考察區內時看到正常活動行為的鳥類皆算入統計數據中。
在被察覺前能量測到20公尺距離的鳥類個體皆列為樣本。
確保鳥類逃跑的抉擇並未受到起始距離(starting distance, SD)的影響。
降低FID與SD間的偽相關性:因為FID通常比SD小。
●有顯著的哺育活動的鳥類不列入採計對象。
●每一區域僅採樣一次,紀錄各自的品種與性別(如果能辨別的話)。
以避免重複採樣。
●共有九區域被採計,採計的標準如下:
多樣的城市景觀,幾乎沒有綠地。
1171個貓族群所處之處(數據截至2021/03)。
鳥類FID可採計至三月底。
【結果】
●共有694筆FID的紀錄,來自於34個品種的鳥類。
主要由6品種組成。
●樣本規模大小並沒有在區塊間有顯著差別。
●總平均FID為8.7公尺。
在有貓咪族群的區域,其平均FID比無貓咪族群的區域來得長10.3%。
●在有貓咪族群的區域,鳥類棲息處的平均高度比無貓咪族群的區域來得高33.3%。
●水平距離與高度間無顯著相關性。
【討論與結論】
●本統計中嘗試降低其它因子造成的誤差,但無法徹底清除。
●各地區差異會因不同因子而有影響:
每個貓咪族群的實際貓咪數量。
各貓咪的活動範圍大小不同。
寵物貓也會發出喵叫聲能讓鳥類聽到。
●市區鳥類對於貓咪的恐懼反應多依據數量、行為、生育結果等顯現。
被定義為恐懼的間接反應。
●提供無貓咪族群的區域能降低貓咪族群對於鳥類的負面影響。
●有貓咪族群存在的區域與無貓咪族群存在的區域相比:
FID較長
棲息高度較高
恐懼度增加
【參考文獻】
Díaz, M., Fernández, J., & Page, A. (2022). Cat colonies and flight initiation distances of urban birds: Dealing with conflicting sources of citizen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827, 154401.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5440
來源: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5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