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貓血黴漿菌感染(Feline hemotropic mycoplasmosis)
又稱為貓血巴東蟲症。
與三種會附著於紅血球表面的血黴漿菌相關。
●Mycoplasma haemofelis (Mhf)
●Candidatus Mycoplasma haemominutum (CMhm)
●Candidatus Mycoplasma turicensis (CMt)
主要由節肢動物宿主傳播。
●跳蚤
●壁蝨
亦可透過貓咬傷與輸血傳染。
以Mhf的病原性最高。
●其餘兩種種別並非溶血性貧血的主要原因,但繼發性疾病或免疫抑制亦可導致貓咪發展出威脅生命的貧血問題。
●Mhf和CMhm初次於2007年在韓國野生貓身上被偵測出。
●CMt初次於2017年在韓國野生貓身上被偵測出。
●過往曾有一病例報告描述韓國一隻貓感染Mhf的臨床表現。
並未有其他種黴漿菌的臨床報告紀錄。
●本文獻紀錄兩例因感染CMhm和CMt所致貧血貓的病例。
【病例描述】
病例一
●6歲未絕育母短毛家貓。
●主訴:腹部團塊並伴隨腹膜滲出液。
●為一隻救援野貓,地方獸醫師推測腹部團塊為一腫瘤。
給予免疫抑制劑量的Prednisolone:2mg/kg,一日兩次口服劑型,持續四周。
●臨床表現
發燒(40.8°C)、脫水、黏膜蒼白
●完整血球計數結果顯露輕微正球正色非再生性貧血。
紅血球數量為5.36×
血溶比為23.7%
血紅蛋白濃度為7.9 g/dl
網狀球數量為43.4×
白血球增多症:22.71×
血小板數量為882×
●血液抹片結果
紅血球表面有細胞內微生物。
●PCR結果
呈陰性:Anaplasma spp.、Bartonella spp.、Cytauxzoon felis、Ehrlichia spp.。
●病毒快篩結果
排除貓白血病病毒與貓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
●腹部電腦斷層影像結果
不對稱壁增厚的近端空腸壁。
腸壁分層消失。
異質性對比度增強。
觀察到一鄰近第13對硬軟肋骨結合處腹腔壁上的團塊。
胰十二指腸淋巴結與肝淋巴結腫大。
●細針採樣與腸道團塊細胞學結果
腹腔壁團塊中:同質性大淋巴球,顯露出典型高程度消化道淋巴瘤的特色。
因腸道穿孔導致膿毒性滲出液。
●飼主最終決定給予人道處置。
●無屍體解剖。
病例二
●一無意識野貓被救助。
●臨床表現
嚴重脫水、發燒(39.6°C)
●理學檢查結果
心搏過速:240/min
呼吸過快:96/min
蒼白黏膜
暫時性跳動行眼球震顫
雙側膿樣眼鼻分泌物
牙齦炎:伴隨嚴重牙結石。
●處置:
給予經靜脈輸液。
鼻食道餵管餵食5日。
給予Doxycycline(5mg/kg、一日兩次):於第五日,血容比仍從27%降至16%。
●完整血球計數結果顯露輕微正球正色非再生性貧血。
紅血球數量為5.57×
血溶比為26.1%
血紅蛋白濃度為8.3 g/dl
網狀球數量為12.8×
白血球增多症:23.85×
●PCR結果
呈陰性:Anaplasma spp.、Bartonella spp.、Cytauxzoon felis、Ehrlichia spp.。
●病毒快篩結果
排除貓白血病病毒與貓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
●神經性症狀逐漸變嚴重:包含癲癇與眼球震顫。
●最終選擇人道處置。
●漿液黏蛋白定性實驗(Rivalta test)呈陽性。
●屍體解剖結果
黏稠稻草色胸腔與腹腔滲出液。
多發肉芽腫性病灶於腎臟、腸繫膜、肝臟、腦中可見。
免疫組織化學結果
●腎臟與腦袋觀察到貓冠狀病毒感染。
●支持貓傳染性腹膜炎的診斷。
●貓親紅血球性微生物的分子結構辨認。
病例一:CMhm感染
病例二:CMhm與CMt感染
●將以上部分基因序俺事於基因銀行的基因庫中。
編號OK668319
編號OK668320
編號OK668318
●診斷
病例一:CMhm副臨床感染,臨床症狀於給予免疫抑制劑表現。
病例二:CMhm與CMt的多重感染,導致貓傳染性腹膜炎。
【討論】
●CMt初次報導於2005年的瑞士。
●CMhm於全世界有著最高的盛行率:8.5-46.7%。
Mhf與CMt的盛行率相似。
Mhf盛行率約為0.5-21.3%。
CMt盛行率約為1-10%。
●雖然CMhm被認為較Mhf來得常見,但並無研究探討過韓國地區三者物種間的盛行率比較。
●尚不清楚CMt是否出現於韓國地區。
一近期研究指出鄉村與都市的野貓,其CMt盛行率約為1.7%。
●CMhm部分基因序列與中國和日本的相似。
●CMt部分基因序列與日本地區的100%相似。
●雖然並無關於韓國地區家貓感染貓血巴東蟲的數據,但假使貧血貓曾與野貓或救援貓接觸,貓血巴東蟲症須列入一鑑別診斷。
●過往一韓國病例報導6個月大救援貓感染Mhf。
嚴重貧血、黃疸症狀。
●CMhm與CMt具有較低的病原性。
通常不導致典型臨床症狀。
●但於本病例報導中皆可見貧血的表現。
可能肇因於免疫抑制反應或已存在疾病。
病例一曾被投與免疫抑制劑量之prednisolone。
病例二的屍體解剖結果顯露貓傳染性腹膜炎的感染證據。
●過往一研究報導顯露一貓咪在接受淋巴瘤化學治療後,貧血狀況加劇。
●貓傳染性腹膜炎
因貓冠狀病毒感染所致。
症狀表現
●纖維性漿膜炎
●體腔有液體累積
●廣泛性膿樣肉芽腫性病灶
●巨噬細胞與單核球的感染
與嚴重自然殺手細胞和調節T細胞的抑制有關。
●導致細胞移除與細胞功能性降低。
●免疫抑制的發生。
●本文獻中兩病例皆因免疫抑制因素而導致臨床症狀較顯著。
●本文獻為首次報導韓國地區貓在感染CMhm與CMt後出現臨床症狀表現。
●當一貧血貓咪有免疫抑制或相關疾病的話,需將貓血巴東蟲症納入鑑別診斷中,必要時須考慮PCR。
●居住於戶外的貓咪較易感染血黴漿菌。
支持假說:透過吸血性節肢動物(壁蝨、跳蚤等)來間接傳染。
●本研究中兩隻貓咪皆為野貓。
較易可能接觸病媒蟲,也可能與其他貓咪有打鬥,增加傷口與感染風險。
建議面對有貧血症狀的野貓或救援貓,需要適度應用PCR檢查。
給予野貓預防性抗生素(doxycycline):因牠們可能為無臨床表現感染者。
●當免疫抑制情況發生時,便可能導致貧血的發生。
【參考文獻】
Kim, Y. J., Bae, H., Shin, S. W., Cho, A., Jeon, Y., Hwang, T. S., Jung, D. I., Kim, D. Y., Kang, J. G., & Yu, D. (2022). Two Clinical Cases of Feline Hemoplasmosis in Korea. The Korean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60(2), 127–131. https://doi.org/10.3347/kjp.2022.60.2.127
來源:https://doi.org/10.3347/kjp.2022.6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