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MDS)
多發生於感染貓白血病病毒的年輕至中年貓咪。
●臨床症狀:
發燒
活動力下降
虛弱
免疫力下降導致機會性感染
白血球減少症
非再生性貧血
血小板減少症
●常發展成急性白血病。
●病理機制:造血幹細胞大量增殖,但分化與成熟能力大幅降低。
●現今尚未建立出針對貓MDS之有效治療方案à病例數不足
●支持性療法:輸血、免疫抑制劑(Prednisolone、Cyclosporine)、紅血球生成素EPO。
【病例報告】
●5歲、3.32公斤、已絕育、美國短毛母貓。
●厭食、發燒(40 ℃)、非再生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症。
●曾接受過MDS支持性療法:無顯著治療成效。
●本試驗給予之治療:
Azacytidine(AZA,化療藥物)35-70 mg/m2、每日1次、皮下注射、每3-5日為一次療程。共進行三次療程。
支持性內科治療:類固醇、抗生素、止吐劑、全血輸血
●副作用:白血球減少症、嗜中性球減少症、嘔吐、下痢、嚴重血球減少。
●於AZA治療結束後持續接受Prednisolone和Menatetrenone(維生素K2),存活了至少1411日。
因飼主停止回診,故無法得知後續狀況。
【結論】
●在先前的研究中,接受過Cytarabine(另一種化療藥物)治療的MDS貓也獲得了較長的存活期。
●去甲基化藥物可能對貓MDS有療效。
●單獨使用AZA之治療成效未知:本病例僅嘗試合併式治療。
●人類醫學研究:單獨使用AZA對預後有著負向影響。
●AZA與合併式療法對貓MDS有幫助。
EX:AZA合併Lenalidomide或Vorinostat。
●維生素K2療法有望於改善低至中等程度MDS患者的貧血及血小板減少症。
●此病例有著較佳的預後,可能是因其未感染貓白血病病毒。
根據過往資料,幾乎所有罹患MDS的貓都與貓白血病病毒的感染有關。而近幾年來偶爾會有非白血病病毒感染之急性白血病的案例報導,這些病例可能有較佳的預後,因其未感染能促進腫瘤形成的貓白血病病毒。
●AZA治療時最常見的副作用:血液學變化。
貧血、血小板減少症、嗜中性球減少症。
其餘副作用:便祕、下痢、噁心、嘔吐、因注射引起之過敏反應或皮膚病灶。
【註記】
●未來希望深入研究方向:
AZA的藥理機制
細胞生化機制:甲基化的效力
AZA藥物效力
AZA適當劑量
單一藥物治療或藥物合併式治療
【參考文獻】
Hisasue, M., Tanaka, M., & Neo, S. (2021). A cat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by administration of the methylation inhibitor Azacytidine. Th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 10.1292/jvms.20-0352.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292/jvms.20-0352
來源:https://doi.org/10.1292/jvms.20-0352